古诗二首语文教案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,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。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二首语文教案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古诗二首语文教案1一、教学目标:
(1)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,体会古诗的意境;
(2)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;
(3)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,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1、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,体会古诗的意境;
2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,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。
三、教学准备
多媒体课件
四、教学课时
二课时
五、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欣赏古诗,揭示课题。
1、同学们,喜欢古诗吗?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,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?
2、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,咱来看图猜古诗、背古诗,怎么样?敢不敢试一试?——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,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!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。
(课件演示:游子吟,早发白帝城,清明,望庐山瀑布——没难倒你们,咱再来一首;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;想继续试试吗?)
(古朗月行——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碧云端。——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。望着一轮明月,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。这节课,让我们走进《古诗二首》,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。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《暮江吟》——我来板书题目,请大家仔细看。(板书:暮江吟,请大家齐读课题)
3、知道“暮”是什么时间吗?“吟”是本课生字,一个口字旁,一个今天的今,知道它的意思吗——表示歌咏、作诗的意思。“暮江吟”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。
二、学习古诗《暮江吟》。
1、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!多读几遍,请你试着读准字音。
2、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?
评价:(指名3个学生)
字音读准了,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;
读出了古诗的韵味;
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,个个读得好,还有谁想读?
3、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。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: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;可以站起来大声读;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,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。
4、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。诗的意思读懂了吗?有什么问题提出来,咱们一起解决。
——(课件变红字“残阳、瑟瑟、可怜)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;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。
(板书:残阳;为什么不说“照”而用“铺”呢;瑟瑟
可怜—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,你读懂了吗?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,为什么不问?大胆提出你的问题,还有不明白的吗?)
5、残阳——夕阳。指快要落山的太阳。
铺——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,贴着水面斜射,阳光非常平缓柔和。
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?——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。
6、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“瑟瑟”什么意思?——受光少的地方,呈现出深深的碧色。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,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,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。你们看!(演示课件——夕阳照射下,江面波光粼粼,红绿相间,难怪诗人称赞道:“半江瑟瑟半江红”。
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,天色渐渐暗下来,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?(露似真珠月似弓—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)——多么美的夜景啊!为什么不用“可爱”而用“可怜”呢?想想看,“可怜”不仅有可爱的意思,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。(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“可怜”的意思)
7、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?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,你仿佛看到了什么?(结合诗句畅所欲言)
(板书:江边残阳月夜美)
8、的确!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?带着你们的想象,谁能读出它的美?
评价:(指名3—4个学生)
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;
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;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,想试试吗?
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——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;
因为你能读懂,所以读出韵味来了。
9、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,可谓物是人非。欣赏着江边美景,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!——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,不禁吟诗一首……
第二课时
一、学习古诗《鸟鸣涧》。
过渡语:一轮江边的明月,让白居易流连忘返,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《鸟鸣涧》这首诗。(板书:鸟鸣涧,请大家齐读课题)
1、“鸟鸣涧”是一个地名,为云溪风景之一。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?学习了这首诗,你会有更多的了解。学习这首诗之前,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,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《暮江吟》的?(板书:读通——读懂——想象——背诵)
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。就按照这样的方法,小组合作学习《鸟鸣涧》,待会儿我们进行“古诗挑战赛”。
2、现在,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。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?你们选择几星题?派个代表,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。
三星题——背诵古诗《鸟鸣涧》(怎样背诵才能静——声音轻,速度慢);
四星题——说说带点词语意思;
(人闲——人寂静心闲;空——空荡荡,没有人;时鸣——不时鸣叫几声)
五星题——读古诗,想象画面(你喜欢哪一句——诗美,你描绘的景色也美)
(这样的景色,给你一种什么感受?——板书: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?)
在朗朗的读书声中,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。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,你们不仅学会了《鸟鸣涧》,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,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!
二、总结拓展。
同样是歌颂明月,却可以用“美”和“静”来表达。其实古往今来,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,回忆一下,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?
想想看: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——李白借明月思故乡。
王维以月为友,在《竹里馆》中留下了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”的千古名句。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---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。
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。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。
李白《关山月》
苏轼《中秋月》
李商隐《霜月》
白居易《江楼月》
同学们,古人云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!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,美美得读一读, ……此处隐藏20670个字……/p>
1、识记生字,背诵古诗。
2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,品诗赏句,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。
[教学课时]
2课时
第一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揭题导入
出示诗题: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
1、指名读、齐读。教师注意指导“净慈寺”的读音及诗题的停顿。
2、相机解释“净慈寺”和“林子方”。
3、从诗题当中你知道了什么?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。
(诗人杨万里)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。
二、朗读古诗,识记生字
1、朗读古诗。
(1)学生自由朗读古诗,争取读得正确、流利。
(2)同桌互读,检查指正。
(3)听朗读音频,指名读,指导古诗要读得字正腔圆、抑扬顿挫、有节奏感。
(4)分组比赛读,读出诗的韵味。
2、学习生字。
(1)学生根据读诗的感受,指出不好读的字,教师指导。
(2)玩一玩“快乐连连看”游戏,检查生字认读情况。
三、再读古诗,整体感知
1、教师读古诗,学生仔细听,思考下列问题:
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?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?
2、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,教师相机板书。(西湖六月风光:莲叶荷花)2、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。这首诗写的是(季节)西湖的美景。
四、品析诗句,想象意境
过渡:我们知道诗人在诗中写了西湖六月的莲叶和荷花。那么诗中具体是怎样写的呢?
1、出示: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(1)自由读第一句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,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?(碧绿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的绿色)
①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?(接天无穷碧)
②出示图片,引导学生观看,体会这句诗。
③请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看到的画面,说一说诗句的意思。
④让学生解释“接天”的意思,教师引导学生领会。(荷叶挨挨挤挤,往远处看,看不到尽头,仿佛与天相接了。)
⑤指名朗读。指导朗读时语速放慢,读出壮观的感觉。
(2)读“映日荷花别样红”,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?
①“别样”是什么意思?
②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,你看,她红得像什么?(图片展示)
③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?(映日,在太阳的照射下)还有什么原因?(在荷叶的映衬下)
(3)诗人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的,此时的太阳是朝阳,同学们再想想,在碧绿的荷叶上,你还能看到什么?(晶莹的露珠……)(齐读诗句)
2、出示: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
(1)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?(地点:西湖时间:六月)
(2)为什么诗人会说西湖六月的风光“不与四时同”?
(3)指名读,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。
3、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。
(1)看着这样一幅图,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,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!谁来读读这首诗?(指名朗读)
(2)师配乐朗诵,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,再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。
(3)全班入情入境地诵读全诗。
五、指导写字
学习“湖、莲、穷、荷”4个生字。
1、出示生字课件,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及书写顺序。
2、进行口头组词训练,加强记忆。
3、学生描红,教师巡视指导。
第二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复习导入
1、小组比赛,背诵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。
2、导入新课:上节课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欣赏了西湖六月的美景,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“诗圣”杜甫写的一首《绝句》,走进古诗的世界,去感受古诗中如画的春天美景吧。(板书课题:绝句)8、默写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。
二、初读课文,识记生字
1、按上节课的方法,自读学习。学习生字,进行识记,读准字音。
2、交流自学情况。
(1)出示卡片认读生字,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。
(2)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,加深对字意的理解,促进识字。
3、指读诗句。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。
三、想象画面,理解诗意
1、理解第1、2句。
(1)你们从诗句中读出了哪些景物?(黄鹂、柳树、白鹭、青天)
(2)“鸣”是什么意思?(叫)“翠柳”指什么?(碧绿的柳树)
(3)此时正是春天,想一想:诗人看到的会是一棵怎样的柳树?(引导背诵《咏柳》)
2、齐读第二句诗,理解“行”“上青天”。(行:行列。上:飞上。青天:蓝天。)
3、理解3、4句。(展示图片,加强对词语的理解)
(1)“窗含”是什么意思?(窗对着)“千秋雪”指什么?(终年不化的积雪)
(2)“泊”是什么意思?(停泊靠岸)
4、指名说说这首诗的意思。
(1)、解释下列字词。
鸣:泊:千秋雪:
(2)、找出古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。
(3)、根据意思写诗句。
(4)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唱歌。
5、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呢?(由近及远)
6、结合插图想象说话,说说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美景,并体会诗人的心境。(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,同时也表达了对闲适、宁静的生活的向往。)
(1)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。
四、指导写字
书写“绝、含、岭、吴”4个字。
1、引导学生从字形、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。学生找出自认为难写的字,并把自己提醒大家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。
2、教师范写,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“含”和“岭”中都有相近的部分,注意“含”的上部是“今”,“岭”的右边是“令”。
3、学生书写,教师巡视指导。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。
[教学板书]
15古诗二首
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
六月西湖莲叶:接天,无穷碧
荷花:别样红
莘绻獠挥胨氖蓖
黄鹂叫白鹭飞
千秋雪万里船秀美
[教学反思]
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,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,我在本课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,营造氛围,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自然美景中。
在教学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这首诗时,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,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。在教学中,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,落实读,悟,品等每一个环节,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景。在教学《绝句》这首诗时,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,更鼓励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,理解诗意,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。